行业资讯

西岸美术馆开幕,蓬皮杜中心的展览将在五年内陆续登陆中国

 

这座美术馆在开建之初就备受期待,因为它是中法两国高级别人文交流的成果。2017年,西岸集团与法国蓬皮杜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并最终于2018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为期五年的展陈合作项目。自开馆后的五年内,双方将以共同策划为前提,在西岸美术馆展开三个为期不少于18个月的常设展和约10个为期半年的特展,与此同时,在法国蓬皮杜中心也会呈现三场聚焦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双方将基于当地艺术文化生态,共同组织策划多场不同主题的特展以及面向不同年龄观众的公共文化艺术项目;双方还将就美术馆管理人才定期开展互访、培训等交流活动。

西岸美术馆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历时三年建造完成,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馆内明亮通透,呈现极简主义的现代装饰风格。展厅环绕着中庭展开,高挑的层高显然是出于容纳大型艺术作品的考量。观众在展厅中可通过玻璃幕墙从各个角度眺望黄浦江。

11月5日下午,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及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出席项目开幕活动并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项目”揭幕。马克龙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这一项目促成越来越多的法国艺术品来华展出。

在11月6日的媒体开放日上,西岸集团总经理助理、西岸美术馆执行馆长陈安达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自徐汇区在2012年推出“西岸文化走廊”品牌战略计划以来,上海西岸这个曾经的废弃工业区随着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一系列艺术机构的陆续出现成功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打造更好服务于公众的公共文化设施就是管理方在思考的问题。此次与蓬皮杜携手,正是看中蓬皮杜在策展、公共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在这方面,蓬皮杜是最优秀的样本。”

“蓬皮杜中心一直希望能在中国得到展示,我们认为上海的条件更便利。我们希望进入中国,通过合作的方式,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很高兴西岸集团对我们感兴趣。”蓬皮杜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Serge Lasvignes)说。

自上世纪末以来,西方知名艺术机构就开始了海外扩张的品牌连锁之路,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古根海姆美术馆从美国纽约扩张到威尼斯、西班牙毕尔巴鄂、柏林与拉斯维加斯。蓬皮杜中心也是这一潮流的身体力行者。2015年,蓬皮杜中心在西班牙马拉加市开设了首个海外分馆;2017年,蓬皮杜在首尔开设了一个展览空间;蓬皮杜布鲁塞尔分馆将于2022年或2023年开幕。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7年,蓬皮杜中心就有意进驻上海,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拉斯维涅告诉现场记者,蓬皮杜中心的海外合作项目都因地制宜,根据合作伙伴的需求和当地文化社会生态定制。“以马拉加的项目为例,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旅游发展,使当地社区更加活跃,所以一半的展览内容是针对当地居民的,一半的内容是吸引更多游客。布鲁塞尔的情况又是另外一回事:作为一个大都市,布鲁塞尔一直缺乏重量级的公共文化设施,我们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会和当地很多机构、组织和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组成协会。至于上海西岸美术馆,大家可以通过五年的合作来发现它的特色。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合作希望东西方文化能有更多的碰撞和交流。”

蓬皮杜中心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工业创造中心馆长贝尔纳·布利斯特恩指出,蓬皮杜中心是全球外借艺术品最多的公共机构,每年约有6000件艺术作品通过大型美术馆、博物馆的展览交换、合作伙伴机构前往海外。自1905年至今,蓬皮杜中心共计保存了10万余件藏品,涵盖了整个现当代艺术史。“如此数量庞大的馆藏是我们与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丰硕成果。此次我们也希望通过合作进一步丰富对中国艺术品的收藏。”

在五年合作期满后,蓬皮杜中心有怎样的计划?拉斯维涅表示,五年后会根据成果决定未来的合作方向,看是否以现在的模式继续进行还是采取新的模式,或者就此告一段落。

对于西岸美术馆而言,此次与蓬皮杜中心的展陈合作固然是一个好的开始,但这座全新的美术馆依然面对一个艰巨的任务,即如何构建自己的馆藏、专业人员体系,如何明确美术馆定位。今年7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文化处共同举办的“21世纪美术馆:文化项目需要怎样的建筑?”论坛上,参会嘉宾就对不少中国美术馆重场馆建设、轻展览运营的现象提出批评。建筑师王澍指出,中国直到近期才意识到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大力兴建各种文化建筑,“至于说文化的收藏、建设,包括公共性的文化活动如何展开,我觉得中国人可能根本没开始想这个问题。”

在群访中,就有记者对西安美术馆执行馆长陈安达缺乏专业艺术背景提出疑问。陈安达回应称,西岸集团秉承“专业的事要让更专业的人做”的理念,当然欢迎更有能力与资质的人参与西岸美术馆的运营。而在当下,西岸美术馆要做的是背靠蓬皮杜中心这个艺术领域内最专业的合作伙伴,积累经验。

对于建设馆藏的问题,陈安达告诉界面文化,西岸美术馆的确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会和合作伙伴共同策划。“西岸美术馆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主要发展线索也将和未来这个地区的文化现象呼应,包括这里的美术馆、剧场群、人工智能科技企业,都将成为重要指引——正如蓬皮杜中心在视觉、电影、表演领域的多元呈现,西岸美术馆也将有自己的文化线索,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都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呈现。”

随着西岸美术馆的正式开放,两个展览也正式向公众亮相。常设展“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汇集了来自蓬皮杜中心的百余件重磅作品,以20世纪和21世纪为主线,向观众介绍蓬皮杜中心在艺术收藏方面的定位和历史,以及相关藏品背后的现代思想史。展出包括约瑟夫·博伊斯、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蔡国强、亚历山大·考尔德、马克·夏加尔、威廉·德·库宁、索尼娅·德劳内、马塞尔·杜尚、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法布里斯·海博、克里斯蒂娜·伊格莱西亚斯、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罗·克利、胡安·米罗、琼·米切尔、彼埃·蒙德里安、巴勃罗·毕加索、杰克逊·波洛克、格哈德·里希特、白发一雄、赵无极在内的近百位世界顶尖艺术家的作品。

同期进行的特展“观察——蓬皮杜中心新媒体典藏展”将展示15位艺术家的16件创作于1972年至2017年期间的作品,并将特别关注中国艺术家对于新媒体领域的讨论和贡献。策展人马切拉·莉斯塔表示:“我们一直说,艺术家的工作就是不断提出问题。通过技术进步,人们目光投射的方式也发生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有很多图像影响是机器生成的,作为艺术家如何对新技术加以引用,并对社会和时代提出批判?比如说特展中展出的池田亮司的作品,大数据算法体现了人工美学,也让我们能够窥探到正常情况下难以看到的隐藏的世界。”